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——个人愿景的原则

自我思维(Self-paradigm)

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

试着跳出自我的框框,把意识转移到屋子的某个角落,然后用心客观地审视自己,站在旁观泽的角度观察自己,描述现在的心情与精神状态,思考你头脑的工作方式,它是否反应灵敏。

社会之镜(Social Mirro)

社会观点认为,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我们不否认条件作用的影响巨大,但并不等于承认它凌驾于一切之上,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。根据这种看法绘制的社会地图可以分为三种,也被称作揭示人性的三种“决定论”:

  1. 基因决定论(Genetic Determinism):人的本性由DNA决定,自先祖遗传下来。
  2. 心理决定论(Psychic Determinism):人的本性由父母的言行决定,即原生家庭论。
  3. 环境决定论(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):环境决定人的本性,如周遭的人与事,例如老板、配偶、子女乃至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。

这三种社会地图都已“刺激-回应”理论为基础,来源于巴甫洛夫所做的关于狗的实验,基本观点认为我们会受条件左右,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。

选择的自由

人类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,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,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。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,或者说,在遭遇(刺激)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,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和能力。

即,在刺激与回应之间,人类有选择的自由。这便是“积极主动”的价值。

责任感(Responsibility)从构词法来说是能够回应(Response-able)的意思,即选择回应的能力,人类应当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。积极主动是人的天性,即使生活受到了外界条件的制约,那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被外界条件控制,这种选择成为消极被动(Reactive)。

除非你愿意,否则没人能伤害你

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,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。尽管这些事的确会让人身心受创或者经济受损,但是品德和本性完全可以不受影响。事实上月痛苦的经历,越能磨练意志,开发潜能,提升自如应对困境的能力,甚至还可能感召他人争取同样的自由。

聆听自己的语言

消极被动的人,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,例如:

  • “我就是这样做事的。”天生如此,爱看不看。
  • “他把我气疯了!”责任不在我,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。
  • “我根本没时间做。”外界因素——时间扼住了我的咽喉。
  • “我只能这样做。”迫于环境(外界因素)

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。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,变得更加自怨自艾,怪罪别人和环境,甚至把星座也扯了进去。

关注圈与影响圈

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“影响圈”,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,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、扩张和成长。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权,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,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。

一个人的关注圈可能会小于影响圈,这说明此人由于自己的缘故,在情感方面缺乏远见和判断力,消极而又自私,全部精力都放在关注圈内。

三种问题

可直接控制/可间接控制/无法控制

上帝啊,请赐我勇气,改变那些我能改变的;请赐我胸襟,接收那些我无法改变的;请赐我慧眼,能够分辨这两者。

“如果”和“我可以”

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,“如果”;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,“我可以”。

对待错误的态度

马上承认, 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,这样才能反败为胜。如果不肯承认而后改正,也不丛中吸取教训,等于错上加错,自欺欺人。

两种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

一、作出承诺,信守诺言
二、确立目标,付诸实践

付诸行动

  1. 用一整天的时间,听自己和周围的人说话,注意看是否常有“但愿”、“我办不到”、“我不得不”等消极语言出现
  2. 想一想近期是否会发生一些按照以前的习惯拟会消极对待的事情?他是否在你的影响圈之内?你应如何以积极主动的原则应对?在心里演练一下积极的应对方式;提醒自己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空间;想自己承诺,要抓住选择回应的自由
  3. 找出一个工作或生活中令你备感挫折的问题,判断它属于直接控制、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,然后在影响圈内找出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,并付诸行动
  4. 实行积极主动的原则30天,观察自己的影响圈有何变化